原子力顯微鏡的新突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干涉式原子力顯微鏡Vero的推出:牛津儀器Asylum Research推出的干涉式原子力顯微鏡Vero,利用正交相位差分干涉技術(QPDI)可以精確測量探針的真實位移。這打破了傳統AFM原子力顯微鏡主要依賴光杠桿檢測技術(OBD)的局面,該技術實際測量的是懸臂梁偏轉的角度,而不是探針的位移。Vero直接測量真實的探針位移而不是懸臂梁角度,提高了數據的可靠性,降低了懸臂梁檢測噪聲,并避免了垂直和平面力之間的串擾。
溶液環境下單個外泌體多參數力學特性的原位測量:研究人員基于原子力顯微鏡技術,開展了溶液環境下臨床血液癌癥患者液體活檢標本中單個外泌體黏彈特性及幾何特征的原位測量。這展示了AFM原子力顯微鏡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新應用,有助于分析血液癌癥發生發展過程中外泌體力學特性的動態變化。
提高納米級化學成像的檢測能力:貝克曼先進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以提高使用原子力顯微鏡對納米級化學成像的檢測能力。這種新方法減少了與顯微鏡相關的噪聲,提高了可以研究樣品的精度和范圍。此外,他們還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來以更高的精度檢測IR信號,使得AFM原子力顯微鏡在化學成像領域有了更廣泛的應用。
粗糙度測量和數據分析軟件的應用:原子力顯微鏡的高度像可用于樣品表面微區高分辨的粗糙度測量,應用合適的數據分析軟件能得到測定區域內粗糙度各表征參數的統計結果。這使得AFM原子力顯微鏡在材料科學、納米技術等領域的應用更加深入。
總之,原子力顯微鏡在測量技術、應用領域、數據分析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和進展,使得AFM原子力顯微鏡在科學研究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