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M原子力顯微鏡在細菌領域的應用

 新聞資訊     |      2024-05-30 09:48:32

原子力顯微鏡在細菌領域的應用廣泛而深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細菌形態及其活動的研究:

AFM原子力顯微鏡可用于觀察和研究各種微生物,如病毒、細菌、原蟲、支原體等的形態及其活動。例如,通過原子力顯微鏡觀察金黃色葡萄球菌,能夠區分無莢膜和有莢膜的細菌表面特征,其中無莢膜的細菌表面光滑,而有莢膜的細菌表面呈粘液狀。

原子力顯微鏡.jpg

細菌表面特性分析:

利用AFM原子力顯微鏡的高分辨率成像能力,可以詳細觀察細菌的表面結構,包括孔隙、環形結構等。例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的研究發現,活細胞的成熟外表面由無序的肽聚糖凝膠形成孔隙結構,而內表面結構則更密實,且與細菌種類和位置有關。

細菌吸附力的測量:

原子力顯微鏡可以直接檢測細菌與固相表面間的相互作用力,這些力的大小與細菌的吸附行為密切相關。例如,氮化硅探針與吸附在云母表面的硫酸鹽還原菌間的吸附力為3.9~4.3nN,大腸桿菌與聚酰胺或聚苯乙烯修飾的探針間的吸附作用力為2.9~6.7nN。這些測量有助于理解細菌在環境中的吸附機制和生物膜的形成。

細菌蛋白質納米線的表征:

AFM原子力顯微鏡可以用于表征細菌產生的蛋白質納米線的結構、電學和力學特性。例如,對硫還原地桿菌的研究發現,當細菌處于一定電場中時,其生產的OmcZ納米線的導電性和剛度分別是OmcS納米線的1000倍和3倍。這一發現為生物型電子器件的開發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細菌在極端環境下的適應性研究:

原子力顯微鏡可以用于研究細菌在極端環境下的適應性,如酸性環境對細菌蛋白質納米線性能的影響等。這有助于理解細菌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存機制和生態功能。

綜上所述,AFM原子力顯微鏡在細菌領域的應用涵蓋了細菌形態觀察、表面特性分析、吸附力測量、蛋白質納米線表征以及極端環境下適應性研究等多個方面。這些應用不僅有助于深入理解細菌的生物學特性,還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